(92)吕布三箭平敌将,刘备苦劝法孝直-《三国之温侯重生》

    马带着数千并州、凉州合编的精锐骑兵冲破敌军阻拦攻进敌人前军大营后,因报仇心切根本不管自己身后的士兵们,一个人径直奔着敌军人数最密集的中军大帐冲了过去,他这一冲不要紧,身后的马云騄和袁若男可就遭了秧,原本这两个人担心马一个人冲进前军大营有危险,便不顾吕布的嘱咐也跟着冲了进来,大部分兵马都被拦击在营门外,只有数百禁卫跟着他们冲了进来,原本有马打头阵,有数百禁卫周身保护两人还能勉强应付,现在马一撂挑子奔着敌人本阵中心冲了过去,原本应该由马对付的数千骑兵一下全都奔着马云騄和袁若男涌了过来,一下子便把两人分隔开来。

    马云騄舞动迎鸾枪反手一枪把面前马上的两个飞熊军骑兵刺于马下,身后两名禁卫立刻冲了过来挡在马云騄身前,马云騄抬头四下寻不见马,心中不由得焦急起来,马云騄何其聪明,当即便想到马是奔着敌人中军大帐冲过去了,正想前往援助,转头却现一旁的袁若男正被数千敌军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并不是说袁若男武艺太差,而是吃了手上兵器的亏,众所周知,剑,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剑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武经)————剑,两边都开了刃,有着笔直的剑身和尖锐的剑尖。舞动时向正反两边施展都具有杀伤力,用剑尖攻击可以轻易穿透甲衣。是非常危险的武器,常使人险像丛生。是一种单纯为了杀人而存在的兵器。袁若男手上的青冥剑传自师傅王越,据传闻此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太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这荡荡宇宙、偌大的乾坤。后来共工撞倒不周山,捅破了天,乱了世界。幸得女神女娲采石补天,方使得人间太平。

    那女神女娲补天之时,余留了几块奇石,弃余昆仑山荒野一山谷之间,这些奇石纳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自成了通天晓地的本领。其中有三块石头,当年补天之时曾被女娲娘娘含余口中,然而未能承补天大任。女娲将三块奇石按其灵力一一命名,一曰“威”,指神威至尊;一曰智,指通晓天地之睿智;一曰“武”,指毁天灭地之威武。时光悠悠,又是无数个甲子过去了;“武”者化身为一块玄铁,为铸剑名匠欧冶子所获,铸剑名匠欧冶子偶然现女娲补天遗留奇石,耗尽毕生精力铸剑,未成。临终前,欧冶子之女冥儿不忍见父亲抱憾,毅然跳入熔炉之中,一时间,烈焰冲天,天地无光,一柄宝剑破炉而出,剑身青光幽幽,寒气冥冥。又因冥儿跳炉之时,全身青装,故名为青冥剑。

    剑的攻击特点是飘逸俊朗,潇洒灵活是侠客行走江湖锄强扶弱的选兵器,可是在乱军之中厮杀,即便是再锋利的宝剑面对人海战术和占尽了长度优势的长矛朴刀就算是本领通天也难以施展。只见四名飞熊军士兵高举长矛逼住袁若男,一名身穿盔甲手持大锤的飞熊军副将闪身到袁若男身后举起铁锤奔着袁若男后心便砸了过来,飞熊军中多有奇人异事力大无穷之辈,眼下看着一把铁锤部下百斤,当真被抡到袁若男身上就算是请来名医华佗怕也无法救治势必命丧当场,马云騄见状纵马上前便要相救,偏巧在这时刺斜里杀出一彪军马拦在了马云騄面前,为的三名副将一个使一对钢叉,一个拿着一双短把鎏金镗,中间一名彪形大汉手中一边旋转着流星锤一边冲着马云騄大喊道:“马家丫头哪里走?还不快快下马受降,看你这标致的模样,本将军倒是真不忍心下手杀你,哈哈!”马云騄定睛一眼,方知眼前这三人都不是等闲之辈,那个使钢叉的唤作九天夜叉窦凌霄,据说他手上这一双钢叉快若闪电可在转眼之间取人级。另一个拿着鎏金镗的号称五丁力士伍奔,是三人中以力气见长,据传闻其人与两头蛮牛角力而不相上下,自诩为可以比拟先秦时期开山金牛道的五丁力士(蜀国是一个富庶的地方,那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但是在望帝死后几百年出了一个昏聩的国王,他无德无能,骄奢淫逸,只知道搜刮民财。当时与蜀国的北方接接壤的是强大的秦国,常想吞灭蜀国。但是蜀国地势险要,军队不容易通行,硬攻显然不是办法。狡猾的秦惠王便想出一条妙计:叫人作了五头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后面摆上一堆金子,谎称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贪婪的蜀王听到这个消息,想要得到这些所谓的金牛,便托人向秦王索求,秦王马上答应了。但是石牛很重,怎么搬取?当时蜀国有五个大力士,力大无比,叫五丁力士。蜀王就叫他们去凿山开路,把金牛拉回来。五丁力士好不容易开出一条金牛路,拉回这些所谓的金牛,回到成都,才现他们不过是石牛,方知上当受骗。秦王说听讲金牛道已打通,十分高兴。但十分觊讳五丁力士,因为其力无穷,不敢马上进攻。于是又生出一计,托人向蜀王讲:我们有五个天仙似的小姑娘,比金子还珍贵,如果蜀国国王要的话,愿意无私奉献。蜀王本是好色之徒,听了以后,欣喜若狂。再次叫五大力士到秦国去一趟,要他们把五位美女及早接回来。五丁力士带着五位美女回家路上,经过梓潼这个地方,忽然看到一条大蛇正向一座山洞钻去。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赶紧跑过去抓住它的尾巴,一个劲地往外拉,企图把蛇杀死,为民除害。但蛇很大,一个人拖不动,于是五个兄弟一起过来。突然山崩地裂,大蛇和五丁力士都被压死在山脚下,一座大山化为五座峰,这五座峰都就是五丁力士的坟墓。后人把这五座山叫做“五丁冢”。秦王五女及迎送都变成石头。秦王听说五丁壮士已死,就派大军从金牛道进攻蜀国,很快便消灭了蜀国。)最后一个同马云騄对话的乃是樊稠心腹大将之,星灵王李颠,他手上的流星锤变化多端令人防不胜防。这三人原来是纵横甘凉的马匪,马云騄和马休曾奉命率军清缴他们,因抵敌不过马家铁骑的强悍战斗力,三人便率众投靠樊稠,双方也因此结下了梁子,没成想冤家路窄,居然在这遇到了。马云騄急着救出袁若男根本没心思和这些马匪过多纠缠,当即舞起迎鸾枪冲了上去,对方知道马云騄枪法厉害也不敢大意,遂三人联手围攻马云騄。

    话分两头,再说袁若男被四名敌军逼得无法还击连连后退,身后的一名高举大锤的敌军将领看准时机抡起锤子便奔着袁若男身后砸了过去,说时迟那时快,但见一道黑影闪过,那名举着大锤妄图偷袭袁若男的敌军将领连锤子带人笔直的飞了出去,袁若男举起青冥剑刚刚架住敌军攻来的实干长矛四杆长矛突然感觉身后站过来一个人,随即自己便被拦腰抱起。袁若男定睛一看现来人竟然是吕布,顿时按下心来,吕布紧抱袁若男手中方天画戟一挥,迎面攻来的十几支长矛便被一扫而断,此时身后一人举起短刀就要偷袭吕布,袁若男见吕布专注于应付身前的敌人,便举起青冥剑想要斩杀身后那妄图袭击吕布的人,却未料想吕布转过身去冲着那人一声厉喝,当即吓得那人目瞪口呆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吕布放声大笑抬手就是一戟,当即把那人斩杀在面前。一众卫士见吕布赶来支援,顿时欢呼不已,各自也越卖力,吕布放下袁若男,抖动方天画戟横扫出去转眼之间面前三十几名敌人便被吕布斩杀,袁若男眼前瞬间开辟出一块空地。此时袁若男也被吕布的武艺所惊讶道,尽管已经习惯了世人崇拜自己将军,习惯了自己的将军被人山呼为天下第一,但是眼下亲眼目睹吕布近乎逆天的武艺袁若男还真的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可怕了,刚刚面前还人山人海,大批的长矛奔着自己蜂拥而来,吕布不过伸了伸懒腰挥了挥胳膊,几十号人就倒在了地上。只见吕布把方天画戟放地上一戳,顿时震起一阵烟尘。数千飞熊军见吕布纵身挡在面前一副表情悠闲的样子,又看到地上残缺不全的同伴的尸体,各自咽了一口口水,紧握着兵器的手也开始抖动,吕布见状,抽出方天画戟准备上前把他们一网打尽,此时袁若男却在身后轻声呼唤道:“奉先,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啊!”吕布闻言回头笑道:“若男,沙场之上没有人情礼法,你不杀人人就杀你,这是铁血法则。”话音刚落,对面敌军军阵本着吕布迎面射出一支暗箭,未料想早有防备的吕布抬起右手举起方天画戟轻轻松松的便打落了突袭而来的暗箭,吕布表情一变转过头去冲着对面敌军一笑,脸上蓦然笼罩了一层杀气:“他们的生或者死,都不是由我来决定,而是他们自己!”这一番话说出口,一众飞熊军士兵还以为吕布要大开杀戒了,吓得急忙丢下兵器掉头就跑,吕布刚想转身和袁若男说话,就听到身后袁若男指着前方说道:“将军,你看,云騄快要撑不住了。”

    原来刚刚大批的飞熊军冲了过来把袁若男和马云騄一分为二,此时吕布解决了围攻袁若男的敌军,可是所有人却全部压倒了马云騄那边去。只见伍奔挥动一双短把鎏金镗奔着马云騄迎面砸了下来,正面牵制住马云騄,李颠和窦凌霄一个使用流星锤、一个使用钢叉一左一右走马灯般偷袭马云騄,马云騄左支右绌一个不留神便被窦凌霄的钢叉划破了左臂上的衣服,吕布在远处看的真切,见三个大男人居然联手围攻一个小丫头,还用如此卑鄙的手段,顿时起上心头,只见吕布把方天画戟往地上一插,打了一声口哨招呼过来赤兔宝马,抬手从马鞍旁取下灵宝弓瞄准前方张弓搭箭嗖嗖嗖就是三支雁翎箭,李颠和窦凌霄正打算联手偷袭马云騄的战马,没想到两支羽箭破空而出正中两人咽喉,马云騄反手一枪压制住面前的伍奔,正在向是谁帮助了自己,只听到“嗖”的一声箭响,第三支羽箭破空而出正中面前伍奔的额头,吕布提着兵器走过来冲着马云騄说道:“云騄,怎么样?”马云騄不满道:“奉先哥哥,我对付的了。”吕布打断道:“万一你对付不了,子龙那边我就真对付不了了,不开玩笑了,你和若男立刻带人去后军大营汇合法正,这边交给我了!”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群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军势》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军势》曰:“无使辩士⑤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6。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⑦。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⑧也;故世主秘焉。”后军大营里,刘备正冲着法正侃侃而谈道“三皇不需要任何言论,教化便流布四海,所以天下的人不知道该归功于谁。五帝效法天地运行,增设言教,制定政令,天下因此太平。君臣之间,互相推让功劳。四海之内,教化顺利实现,黎民百姓却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使用臣属不需依靠礼法和奖赏,就能做到君臣和美无间。三王用道德治理民众,使民众心悦诚服。三王制定法规,以防衰败,天下诸侯按时朝觐,天子的法度实行不废。虽然有了军备,但并没有战争的祸患。君主不怀疑臣属,臣属也不怀疑君主。国家稳定,君位巩固。大臣适时功成身退,君臣之间也能和睦相处而无猜疑。五霸用权术统御士,以信任结交士,靠奖赏使用士。失去信任,士就会疏远了。缺少奖赏,士便不会用命了。《军势》上说:出兵作战,重在将帅有专断指挥之权。军队的进退如果都受君主控制,是很难打胜仗的。《军势》上说:对智者、勇者、贪者、愚者的使用方法各有不同。有智谋的人喜欢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欢实现自己的志向,贪财的人追求利禄,愚鲁的人不惜性命。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就是用人的微妙权术。《军势》上说:不要让能说会道的人谈论敌人的长处,因为这样会惑乱人心。不要用仁厚的人管理财务,因为他会曲从于下属的要求而浪费钱财。《军势》上说:军中要禁绝巫祝,不准他们为将士们预测吉凶。《军势》上说:使用侠义之士不能靠钱财。所以,义士是不会替不仁不义的人去卖命的,明智的人是不会替昏聩的君主出谋划策的。

    君主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大臣就会背叛;君主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丧失权力。大臣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无法辅佐君主;大臣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弱。但是大臣威势过了头则会害了自己。

    所以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观察世道的盛衰,衡量人事的得失,然后制定典章制度。所以诸侯辖二军,方伯辖三军,天子辖六军。世道乱了,叛逆便产生了。天子的德泽枯竭了,诸侯之间的结盟立誓、互相攻伐也就出现了。诸侯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办法战胜对手,于是便争相延揽英雄豪杰,与之同好同恶,然后再运用权术。所以,不运筹谋划,是没有办法决嫌定疑的;不诡诈出奇,是没有办法破奸平寇的;不秘密谋划,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圣人能够体察天之道,贤人能够取法地之理,智者能够以古为师。所以,《三略》一书,是为衰微的时代而作的。《上略》设置礼赏,辨识奸雄,揭示成败之理。《中略》区分德行,明察权变。《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说明残害贤人的罪过。所以,君主深通《上略》,就可以任用贤士、制服敌人了。君主深通《中略》,便可以驾御将帅,统领兵众了。君主深通《下略》,就可以明辨兴衰的根源,熟知治国的纲纪了。人臣深通《中略》,就可以成就功业,保全身家。

    高飞的鸟儿死完了,良弓就该收起来了。敌对的国家灭亡了,谋臣就该消灭了。所谓的消灭,并不是消灭他们的**,而是要削弱他们的威势,剥夺他们的权力。在朝廷上给他封赏,给他人臣中最高的爵位,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劳。封给他中原肥沃的土地,以使他的家中富有。赏给他美女珍玩,使他心情愉悦。军队一旦编成,是无法仓促解散的。兵权一经授予,是无法马上收回的。战争结束,将帅班师,对于君主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以封爵为名削弱他的实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方略。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而不纯的。保全国家,收罗英雄,就是《中略》所论的权变。历代做君主的,对此都是秘而不宣的。”

    法正闻言,不禁笑道:“想不到玄德公也是个精通兵法的人,不知对于三略,玄德公有何独到的见解?”为了抓紧时机收服法正这个治国之才,刘备可以说把看家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只见他冲着法正抱拳道:“《三略》问世之后,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说明《三略》在东汉初年已经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陈琳在《武军赋》中已经将《三略》与《孙子》、《吴子》、《六韬》相提并论。唐朝初年魏征将《三略》内容收入《群书治要》,做为帝王治国安邦的参考。宋代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之一,从此取得了兵学经典的地位。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阐说的也很多。据统计,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唐宋到清末,为该书作注、解说的就多达6o多家。对于《三略》的价值,许多学者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南宋著名学者晁公武说,《三略》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三略》说:“其大旨出于黄老,务在沈几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人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这些评语,都准确地指出了《三略》的军事学术价值和谋略实用价值。这也正是《三略》之所以为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所高度推重的原因所在。由于揭示出了治国方略、用兵韬略的一些普遍规律,《三略》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影响。唐朝年间,《三略》传入日本。日本的战国时代,《三略》与《六韬》一起被定为武校的主要教科书,并产生了林道春的《黄石公三略评判》、《三略讲义私考》,山冢义炬的《三略备考》,山鹿高祐的《三略要证》,喜多村政方的《三略便义》等。同时,《三略》在朝鲜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三略》的不朽价值。就商战而言,《三略》最具有启意义的,是八个字:“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贤,讲得是重用人才;民,讲得是争取民心。作为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后的第一部兵书,《三略》继承了《孙子》以来先秦兵学的优秀传统,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其兵学内涵十分丰富,军事思想十分深刻。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深刻的战争观念、系统的战争指导理论、全面的选将用将原则、精辟的治军思想这几大部分。先,是强调“不得已而用之”和“以义诛不义”的战争观念。从《孙子兵法》以来,中国兵学在战争问题上形成了重战、慎战而又强调义战的思想。《三略》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在有关战争的诸问题上,包括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对战争目的和性质的分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与民众的关系、战争与天时地利的关系、战争与主观指导等,都提出了简明扼要而又深刻的判断,形成了系统的战争观念。

    在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问题上,《三略》深受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形成了强调慎战与义战的战争观念。《三略》认为,战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给社会政治秩序和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是“不得已而用之”,而不能随意动战争:“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即使是进行战争,也必须以“恬淡”处之,尽量减少战争对人力物力的破坏,将战争的破坏性减至最低,否则就是“失道”。

    另一方面,《三略》又认识到战争毕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因为人的好恶而自行消灭的,所以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战争的手段,法天道,兴义师,以“诛暴讨乱”,“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在《三略》看来,这种“以义诛不义”的正义战争,是合乎天道的,因而一定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义战必胜的关键,在于义战是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的,而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因此《三略》强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一定要修明政治,争取民心,为战争创造坚实的政治前提:“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要积极在经济上创造战胜的条件,在《三略》看来,只有民富才有国富,只能国富才能战胜:“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因此统治者一定要实行恤民、富民政策,“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造就“国富而家娭”的理想局面,在具备雄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从事军事行动,这样才会战无不胜。其次,是以“因敌转化”、“释远谋近”为核心的战争指导理论。兵家重“因”,自孙子以下,谈“因”者屡见不鲜,如孙子讲“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吴子讲“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

    只见法正突然挥了挥手阻止刘备继续讲下去,只见法正神色严峻的望着前方,大批的飞熊军骑兵正蜂拥而至,领军的正是西凉大将牛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