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理论研究-《帝国的良心》
第(3/3)页
吴锐再次重申道:“欧洲的西门斯、傅里叶,明末何心隐的聚合堂是前车之鉴!所以必须有几条原则!
第一是自愿,不搞强制加入,允许自由退出。当然,加入和退出的具体机制还需法律和财政上的研究。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四,内部民主,禁止剥削……
……没有这些原则,公社就会沦为空想实验!”
晋桐饶有兴趣的听着,渐渐感觉吴锐设计的集体公社并非他熟知历史上的那种,反而类似“以色列特色的人民公社”——“基布兹”。
据晋桐所知,“基布兹”在21世纪仍占以色列国内工业产值近10%,农业产值近40%。虽然以色列国土狭小,人口也少,跟中国不具备可比性,但仍不失为公社主义改造农村的绝佳范例。
或许,他们真能成功?
这场关于“如何建设集体公社”的讨论持续了很久,晋桐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帮助制度设计。
不过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荒原上,他们只能实验原始部落主义。
有时候他们邀请马丁和袁文定参加讨论。
马丁是失地农民、窑工,标准的无产阶级;袁文定则被吴锐定义为流氓无产者,两人的社会地位很有代表性。革命者争论不休时,就找他们求证。
二人跟进步青年交流多了,不像从前般惧怕,但仍有一定畏忌,尤其陆天锡常常有意无意拿枪吓唬他们,两人经常私下痛骂姓陆的生儿子没P眼。
一个农民工、一个流氓的加入相当有意义。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底层的,是劳苦大众的,说话、办事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一语中的”,破除知识分子“迂腐的迷思”。
谈得多了,两人渐渐对“公社”起了兴趣,袁文定有一次没管住嘴,说了句大实话,“等我学会你们这些主义,就能到乡下建个教派当教主了!”
当时在场青年的表情相当精彩,晋桐更是哈哈大笑。可不是么!公社最初就是出现在宗教组织中,真正掌握工作方法的人当个邪教教主绰绰有余。
PS:有人以后会当教主。
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